背景上

在距今2500年前,世界的东方同时代诞生了三位圣人:一位是中国的孔子,他达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最高峰,他的精神强调有为法;另一位是中国的老子,他也创立了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特质的另一个最高峰,他的思想比较偏重于无为法;而在东方另一个古老的民族印度,也同时代诞生了一位圣人,他叫释迦牟尼,人们称他为佛,他树立了印度精神特质的最高峰。

在东汉末年,汉明帝时期,这三个思想的高峰融入了同一条河流,他们交融在一起,因为如是的交汇,禅诞生了。公正的讲,禅不只是佛家的产物,而是儒家、道家、佛家三家智慧的结晶。禅的种子是来源于印度,然而他是在中华民族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土壤上扎根、发芽、开花、结出的果。

儒释道三家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。三家最大的差异性,则在于儒家较偏重于世法,道家则强调出世法,而佛家却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。何为“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”呢?我们以一个故事来加以领悟。

有一天师父让他的两个弟子下山化缘,大师兄与小师弟。大师兄带着小师弟来到一个河边,正要过河,突然发现河边有一位姑娘,她不敢过河,大师兄发现了这个情况,因为河水流得很湍急,那姑娘怕危险。大师兄毫不犹豫的走过去,抱起这个姑娘,咚咚咚咚咚走过河去,放下姑娘,转身就走。小师弟也过河了,小师弟就追上大师兄说:“师兄,师父说的男女授受不亲,你今天抱一个姑娘过河,这是不对的”。大师兄不理睬他,继续往前走。小师弟又追上去说:“师兄,我们都出家了,出家人不近女色,你犯戒了”。大师兄实在忍不住了,转过身来微笑着对自己的师弟讲:“师弟呀,为什么我都放下了,你还抱着呢?”。

这就是“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”。大师兄和小师弟,他们面对当下的境界各自不同的心灵状态。小师弟是执着了那个相,大师兄就如同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但是他的根可以扎根在污泥之中。佛教禅的精神认为,面对当下的境界全然的扮演好当下的角色。

大师兄做了一种角色的转换:从一个和尚,当面对一条河和一个姑娘不能过河的这个境界时,立刻转换成男人的角色。男人的角色是什么?就是要去担当,要去支撑天地,要在妇女儿童遇到危难的时刻毫不犹豫的去帮助,这就是男人的角色。关键在于转换要自在,不着相。然而我们芸芸众生坚就是相才生烦恼、痛苦、怨恨、焦虑、恐惧等等。

人生就是一场戏,不知不觉中你在扮演着各种角色:面对父母你扮演儿女,面对你的儿女你又在扮演父母,面对员工也许你扮演老板。但是许多人做老板,回到家里还以做老板的角色面对自己的妻儿,那就是角色没有转换过来。芸芸众生就是这样迷失在一个又一个的角色之中,自认为自己就是父亲,就是老板,执着于每一个所扮演的角色,被其所累。殊不知本我是谁。就这样着相、造业,随业轮回六道,千生万生不得出离。

禅的高妙就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,要引导众生去领悟自己的那个本性,去认识自己本具的佛性,读懂我是谁。

背景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