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华禅寺公众号
宝华禅寺二维码

道法自然

2018-06-05 13:26:45 天台山宝华禅寺 阅读
妙言妙语背景1

三岁之前,尽量让孩子自然成长,老子提倡道法自然。三岁前的孩子更接近自然,所以不要太多的人为的观念强加给他。比如说,饿了才吃,困了才睡,这就是自然。但是有些家长却不这样,他认为十二点该吃午饭了,他就要强迫孩子来吃饭,过来吃饭。孩子说不饿,他也不行,要他吃。

十二点该吃饭了,这是一个概念。因为大人活在概念上,认为十二点,就应该吃午饭,也许这个身体并不饿。实际许多情况下,我们到十二点的时候,也许并没有饿。但是那个时间刚好是吃午饭的时间,所以大家也不得不吃。实际这就叫活在概念上。

然而,孩子是感觉体,三岁之前的孩子,纯粹就是靠感觉而活。也许他真的感觉不饿,你非要强迫他吃,这对他身体非常没有好处。不但如此,还有可能完全打乱他的这个消化系统。

如果孩子不饿,你强迫他吃,经常造成的习惯,孩子整个内在消化系统就会紊乱,也许他就感受不到什么叫饱,什么叫饿了。你没发现许多孩子就是这样吗?他已经很瘦了啊,父母很心疼,但是他就是不吃饭。要吃饭的时候,就追着喂,到处跑,到处喂,喂一口,喂一口……这就是因为小的时候,把他的内在的感觉打乱掉了。所以,孩子应该是饿了才吃。

婴儿的时候,当然他饿了,他就会哭,他要吃妈妈的奶,吃饱了就好了,开心了,甚至睡着了。到了一岁、两岁、三岁期间呢,同样尽量遵循这个自然,他饿了,他会叫你,问爸爸妈妈要吃的。

比如说,中午吃饭了,你问他:宝宝吃饭吧?他说妈妈我不饿,你就不要管他。你们大人吃,吃完了收了。也许等他饿的时候,他会跑过来对大人说:“妈妈,我饿了。”那个时候,再给他弄一点吃的。这就叫遵循了自然,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很大的益处。这叫饿了才吃。

同理困了才睡。孩子一定要他困了,他自然会睡的,那一瞬间他就会睡着。举例来说,如果你喂小宝宝吃饭,他也许嘴里正嚼着饭,突然感到困了,马上就睡着了。嘴里的饭,都还没有吞下去,他就睡着了。

如果一个大人还在吃饭就睡着了,要么就是疲惫到极点了,要么就是有点不正常了。如果一个老人这样的话,多半是老年痴呆,或者有一些问题了。所以,孩子他要困了,他会很快就睡着,因为他不是活在思想上,他是活在感觉上。所以,感觉困了,身体疲惫了,一瞬间自然就进入睡眠状态了。

比如说,孩子玩得很开心,已经玩到十点钟了,他还在玩。往往父母就觉得十点钟了,该上床睡觉了,就强迫他上床睡觉。可是他并没困呢,那么你要强迫他去睡,他也没办法,他讲不过你呢。所以,强迫他去睡觉,甚至打打他的小屁股,他自然很伤心,甚至哭着睡着。这会让孩子从小的心灵,已经不正常、不健康了。

所以,无论孩子怎么玩,他玩得要睡了,也许一瞬间,倒在地板上就睡着了。再把他抱起来放到床上睡。这样的孩子,就是完全随顺了道,随顺了自然的。无论是他身心内外,他整个都是与道连接的,没有脱离道,他能得到大量来自于道的能量。

还有就是孩子哭,往往大人认为哭不好,就会把他抱起来,晃一晃,拍一拍,或者给他吃东西,甚至用其他办法,想尽办法引开他,吸引他的注意力,让他不要哭,这是非常不明智的。

也许做父母的不知道,哭也是成长。如果我们把哭定为阴,笑定为阳的话,阴阳要相互转换,才是正常的道。所以,太极就称为一阴一阳,谓之道。正由于如此,孩子哭千万不要去管他,除非他饿了哭,除非他摔跤了,疼了哭,或者是他的手脚被压住了,难受哭。

除此以外,他哭,不要理他,让他哭。他哭是一种释放,把身体内在的一些东西释放出去。在这个释放的过程中,实际是一种我们按照常理说是一种解脱,他要解脱一种重负。就如同天上的乌云,当那个乌云到了一定的沉重,它就要倾盆大雨倾泻下来,它要解脱,所以,它要变成雨倾泻下来。

同样的道理,孩子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。我们大人的概念是,认为哭就不好,实际这个概念,对孩子来说是错误的。

记得我有一次在机场,看到一对年轻的父母,带着一个小孩子,大概一岁左右。开始这个孩子是妈妈抱在身上,他就很开心在妈妈怀里。可是这个年轻的妈妈要进厕所了,就把孩子交给父亲,当孩子一交给父亲,那个孩子就哭啊,叫啊,叫得很大声。

我很注意地观察他,他一直哭。父亲拿他没办法,就站在厕所门口,等着妈妈出来。当妈妈解完手出来,隔着还有一段距离,这个孩子当看到妈妈那一瞬间,由哭一瞬间就变成笑了。这就是孩子,他是自然的转换,他这就叫天真,这就叫自然啊。他阴阳转换,是来得非常的自然。

但是我们大人的哭跟笑的转换,是很不自然的,也是很难的。你可以想象一个大人,如果哭得很厉害,突然一笑,要把你吓坏,也许他真的就疯了。所以,小孩子的哭跟笑之间的转换,是非常自然,并且还有一种美感在里边。

让人感觉说,这种哭,或这种笑,都是如同天上的彩虹一样,它是有各种色彩。这种色彩也许是哭,也许是笑,他这些组合在一起,是一种美。千万不要认为,红色就好,那个黑色就不好,实际黑和红都好。

妙言妙语背景2
天台山宝华禅寺

Copyright © 天台山宝华禅寺 版权所有

天台山宝华禅寺    www.ttbaohua.com

浙ICP备17056337号
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浙(2022)00003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