吠舍离(Vaishali)又译作:毗耶离、毗舍离、鞞舍离、维耶离、鞞舍隶夜等;意为广严。位于今天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北边;古印度跋耆国国都。佛陀在此城预言自己即将入灭。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居住在这个地方。为释迦牟尼时代著名的大城市,是佛教八大圣地之一。在佛陀灭度后一百年,在此城中,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上座部长老,进行了第二次经典结集(又称七百集结、毗舍离集结),造成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,开始了佛教历史上部派佛教时期。吠舍离是佛陀教授维摩诘经、药师经、楞严经的说法圣地。也是佛陀宣布将在三个月后圆寂之地。更重要的是,这里是第一次有比丘尼的地方,是佛陀允许其姨母—大爱道比丘尼及其妻子等眷属出家的地方。著名的景点有阿难舍利塔遗迹、阿育王石柱及佛陀舍利塔。

吠舍离的阿难陀舍利塔
吠舍离的阿难陀舍利塔
阿育王石柱及佛陀说法处
阿育王石柱及佛陀说法处。
此阿育王石柱有近2300多年的历史,是保留最为完整的阿育王石柱之一;
石狮面向佛陀的涅槃地拘尸那迦。

在迦叶尊者入灭后,阿难尊者成为当时世界佛教的领袖,在印度各附属国巡回传教。阿难尊者将入寂时,恒河南岸的摩揭陀国与北岸的毗舍离国两相对峙,刀兵相向。阿难尊者就给他们的国王阿阇世王和毗舍离王托梦,预示将般涅槃。二国王都想得到阿难的舍利供养,同时赶到恒河边,见阿难于河中上空跏趺而坐,并对二国王开示道:二王善严住,勿为苦悲恋;涅槃当我静,而无诸有故 。时有雪山王百仙人应空而来,礼尊者足,皈依佛教,剃度出家,并说偈言:本来付有法,付了言无法,各各须自悟,悟了无无法;偈颂毕,尊者分身作四份入寂,其中一份与毗舍离王,一份与阿阿阇世王,让他们各自起塔供奉。二国王心怀惭愧,各自退兵。

下图是在夜晚拍摄的阿难陀舍利塔,基于数码相机的感光范围超过人眼对于可见光的识别范围,在光线暗淡的夜晚,常常可以扑捉到漫天飞舞的“灵子”,如漫天飞雪般;很多密宗的大师还可以通过咒语来召唤他们,显然他们是有情含识之流,但并不完全属于我们这个时空的生命体。

漫天飞舞的“灵子”
漫天飞舞的“灵子”
漫天飞舞的“灵子”
漫天飞舞的“灵子”
吠舍离佛陀舍利塔
吠舍离佛陀舍利塔


据说此处的佛陀舍利是保存最为完整,发掘时间最晚的一份佛骨舍利,现珍藏于印度巴特那博物馆。印度是文明古国,古迹众多,特别的佛教相关的古迹和文物更是叹为稀有。然而令人唏嘘的是,同等级别的佛教遗迹,在中国被奉为至宝,珍藏于金碧辉煌的博物馆,还常常有武警把守;在印度很多古迹是露天的,盖个铁皮顶已经很隆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