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信众问】
阿弥陀佛,师父吉祥!我有个问题:既然已经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,就应该一心为此愿修行,为临命终时做准备。那现在尘世间的事情是不是就没意义了?而工作上要为完成销售指标而做的所有坚持努力,是不是就成为一种执着了呢?
【果宁法师答】
阿弥陀佛,禅宗讲面对当下的境界,全然地扮演好当下的角色。我们来到人间再次轮回,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,就必须要有一份担当。因为我们在红尘中有一份责任,我们不能放弃自己要承担的责任,而一味地去求生极乐世界,求解脱,离苦得乐。
在禅的境界上看,心净国土净。待你能安住当下,活在当下,你就具备了一颗清净心,清净心就是佛心。而且,这颗清净心在我们临命终时,我们自然就与极乐世界净土相感应,一定往生极乐世界。
所以,禅净双修的意义就在这里。因为禅就在生活中,就在我们的行为中,就在我们待人接物处世中,也在我们的行住坐卧、吃喝拉撒中,需要带着觉知安住当下,活在当下,面对当下的境界,全然地担当。
如果我们来到人间,我们只想一心求生极乐世界,放下事业,放下家庭,那么佛教就会变成消极的。一个消极的信仰,往往就会渐渐地远离了社会,远离了现实,远离了人群,慢慢就会被淘汰。
对一个学佛者,更应该去面对,去面对每一个当下,好好地扮演好当下的角色。但是心中一定要坚定求生极乐世界,信愿行要非常坚定。然而,我们在事相上去扮演这些角色,要明白自己是在扮演,但又要扮演好。
当面对自己的爱人,我只是扮演妻子或是老公。那么好好地扮演,去呵护,去疼爱自己所爱的人。当面对自己的儿女,无论是扮演父亲还是母亲,那么好好地去教育他,培养他,成就他,呵护他。当面对自己的员工或者面对客户,那么一定也要扮演好那个角色。
关键是面对、提起、扮演,去努力,去担当,但是要学会转身、放下,放下是对角色的超越,放下是在回归你的那个本我。
所以,我主张禅净双修,当自己能安住下来的时候,特别是每天下午或者晚上。特别晚上临睡前,能诵一部《阿弥陀经》,坚定自己求生极乐净土的这个信念。然而,当白天面对这个红尘世界,那么要用禅的精神和智慧,去安住、去引导自己,去对应所面对的所有的境界。
我是认为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,这三部经要坚持持诵。一部就是《金刚经》,多增加智慧,去掉我们的那一份执着,因执着才生烦恼。
第二部经就是《普门品》,我们既然在红尘中有小情小爱,有事业,有得失,那么我们的心愿都希望人生顺利点,家庭和睦点,儿女健康幸福地成长。所以,多诵《普门品》,就可以起到消灾免难的作用,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加持。
另外要坚持诵《阿弥陀经》,一定要坚定自己今生一定出轮回,带业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个信心,信愿行只要坚定,是完全可以如愿的。
最后请大家记住,禅在生活中的运用:面对、提起、转身、放下,安住当下,活在当下,并且要享受当下,生命才会有那份美。
再者就是净土,净土的修持,靠的就是信愿行,要非常地坚定,信愿行称为三资粮,是我们求生净土的资粮,也是我们求生净土的品位。能达到什么样的品位,我们叫九品莲花盛开,那么达到九品,那就可以花开见佛,就可以证无生忍。证无生忍就是菩萨的境界。阿弥陀佛!
【信众问】
师父说,我们的内在本身是存在光明的,生命的本性充满光明。学会闭上眼睛,往内看自己。请问,这里的往内看,就是我们的平时的打坐吗?往内看,是真的观自己的内在吗?
【果宁法师答】
往内看,打坐的时候往内看,就有点像内观禅法。不打坐,只要你闭上眼睛随时往内看,都是处于这个状态。是的,刚开始看不到光,只有黑暗,需要坚持,那是因为我们的眼力--往内看的眼力不够。我们只是往外看,往内看需要眼力,这里就如同禅宗说的需要功夫啊!等你功夫、火候到了,自然就会感受到内在的光,是亲眼所见内在的光明。努力吧!
【信众问】
请问法师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有何差别?
【果宁法师答】
《金刚经》中所讲到的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实际是在指外在表象的不同和差异。就如同我在开示中讲到的大海的波浪,每一个波浪都是不相同的,那是表相的差异。但是往深层次看,往波浪的深处看,众生是一体的,是无分别的。好好参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