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信众问】
“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,則不得其正;有所恐懼,則不得其正;有所好樂,則不得其正;有所憂患,則不得其正。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此謂修身在正其心。”(《大學》)。请问正心是什么意思?是不是觉知力始终同起心动念,同身体行为一起?就是四念处?关于正心和四念处恳请师父开示!
【果宁法师答】
问儒家的正心,儒家讲格物、致知、正心、诚意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儒家的这份正心,正如孟子所讲——吾善养吾浩然正气,以充塞天地之间。也就是那个浩然正气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,就叫正能量,这个正能量、这股浩然正气,能成就我们人生的价值——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但儒家也看到名利之害,所以,要引导众生,去超越名利的那一份执着,就叫得而不喜,失而不忧。那么,对情绪的态度来说的话,正心——儒家的含义,有一句话叫做“喜怒哀乐皆不发,发而皆中致和者,天地立,万物生”。
也就是保持一种中庸的心态,这有点儿暗合禅宗的境界。禅宗有一首诗叫作: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;望天上云卷云舒来去不留。
这个心态,《大学》里边的那几句话,也在表达。真正的正心,就是这颗心,不要被外在的境界所过分地转,什么忧患、得失,什么好乐、恐惧、嗔恨心等等,这也说得很好。
所以,至于《大学》后面那几句话,什么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、心不在焉这几句话,它实际也在表达一种超越,对外在一些名相的超越,不要太着相。实际《大学》的这些境界,有点暗合禅宗的一些精神。
但是,儒家是讲心的层面,只是在心的层面上,有一份智慧的超越。在佛教的立场上来看,儒家的《大学》那一份不分别、不执着的心,是停留在我们那个妄想心的层面上,还没有进入禅宗所说的觉知的、超越的那种境界上去。
至于提到四念处,佛教的四念处叫:念身不净,念受是苦,念心无常,念法无我。这是四念处,也称为: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。这就是伟大佛陀,在他的整个讲法中所强调的——苦空无常、无我,引导众生去感悟苦空无常、无我。
禅宗就是观,也念,在这个地方也念,我们称为默照、默念,也是这个意思。去观这个身,观我们的受,观我们的心,最终观到无我的境界。
《心经》讲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也在讲这个。我记得在我讲《心经》和引导大家禅修的过程中,就在观这个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怎么把它照破,怎么进入那个无我的境界,已经讲得比较详细,可能在宝华禅寺的网站里边能看到,大家可以上去看看。
阿弥陀佛!
【信众问】
师父,有篇文章说,日本青年很佛系,非常低欲望,如何理解这种现象,未来如何避免中国出现这样的现象?请师父开示。
【果宁法师答】
说日本现在年轻人有个现象,就是欲望不高。特别是男女之间,失去了一种相互的吸引力,单身的越来越多,家庭关系、婚姻观念越来越淡漠。
弟子问到,中国的未来会不会出现这个问题。特别是,冠以佛系青年,就是说学佛的人是不是会越来越像日本人那样,变得低欲望了,家庭观念淡漠等等。我只是告诉大家,大家不要操这个心。
说起来,大乘佛教是一份勇于担当的精神。佛教常说,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。为什么说人身难得放在第一位呢?那是因为,在六道中,人身反而是最难得到的一道。在释迦摩尼佛对六道的看法中,认为天道众生还不如人间众生。虽然天道享不尽的福,享不尽的荣华富贵、福报。
就是因为人间有苦有乐,才会促使众生去感悟。甚至通过佛教,去感悟生命真正的内涵和真谛;才有一份超越六道,超越轮回的渴望的产生,叫离苦得乐或叫成佛。
人身难得。首先是,得一人身,是怎么得来的?家庭,没有家庭,没有夫妻的恩爱,没有男女之间的相合,怎么可能有人、有人类的延续。所以,对一个真正的学佛者,对佛法有深刻领悟的人来说,他更应该去担当。
这不只是自己的一种欲望。如果说欲望的话,它只是自身的、比较自私的身体和心灵的一种追求和满足,这种往往称为欲望。说起来,应该上升到一份责任,一份担当。
我们生生世世造了太多的业,也同样结了太多的缘,无论是善缘恶缘。而且与我们有缘的那些众生,实际上,他们也非常非常渴望来到人间。那么,来到人间的通道呢,就必须要通过家庭、婚姻和男女之事,才有机会来到人间。
我们学佛者,我们更应该去担当,去让与我们最有缘的众生,首先是通过我们自身来到人间。来到人间,有合适的因缘,再听闻佛法。特别是作为父母,如果父母是信佛、学佛的,那么自然会给儿女造成信佛、学佛这样的因缘。有了这样的因缘,他自身就会有得度的机会。
所以,真正的学佛者,对佛法有正确领悟的人,是不回避婚姻,更应该通过婚姻,使有缘的众生,通过这个渠道来到人间。所以,不用太担心这个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就会把佛教看得很消极。
所以,日本这个现象,他们把它称为佛系青年,那是错误的。日本的青年人,不能称他是佛系青年,那是我在日本考察,得出的结论,也许大家都听到我讲过。
还有一点,就是日本的佛教,可以说除了日本禅宗还比较正统,传承了中国禅宗的一些精神。例如说黄檗宗,黄檗宗主要是临济宗的法脉。所以,在日本的传承还是比较正统,是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承。其他的佛教,都已经完全变相了。虽然从中国传过去的,但都已经不是那么纯正的佛教了。
另外,在日本,大多数日本人,真正信的是神道。在日本,有个很特别的现象,就是当人要死的时候,生命要结束的时候,再皈依三宝,皈依佛门。这是日本现在非常突出的一个现象。
而在他人生过程中,青年、中年、壮年时期、甚至到老年,他未必是信仰佛教的,他还是比较崇信神道--日本神道。所以,到临死之前,他确实是皈依三宝,皈依佛门,这是大多数现象。所以,特别日本年轻人,千万不要称他是佛系青年,那是错误的认识。
我不知道这个作者为什么把它写成是佛系青年,我觉得是他自身认识的一个缺陷,还是比较肤浅啊。
所以,从这个角度上,不要对中国这方面过多地担心。再加之,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就是以家、家文化为中心的。那么,家庭文化的中心又是什么呢?儿孙为中心。这是中华民族,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教化,儒家思想的影响,非常地深。
在中国,这个现象不要担心。就如同,现在第二胎放开了,你看大多数人,如果有条件,可行,他还是想生第二个,甚至很多人要生第三胎。在我身边,有些弟子,甚至生到第四胎的都有的,还千方百计地到国外去生。所以,这个问题不要过多担心。
阿弥陀佛!
【信众问】
弟子有一个疑问:骨灰塔里的众生,如果已经转世投胎,那骨灰塔里还有什么?
【果宁法师答】
问的是骨灰盒中的众生,如果都已经转身去投胎了,那个骨灰盒里边的到底是什么。我可以告诉你,那是物质的东西,留下的就是物质的现象,物质的东西。
那么,我们为什么要去要把它安葬啊,清明节要去扫墓啦,或者把骨灰盒安在什么骨灰塔里边哪。到清明节,特别的日子,我们要去看,去送花,甚至还要去祭拜呢?这是在代表一种孝道的传承。
我们祭祀祖先也好,祭祀去世的父母也好,那是在表示。首先,在表达我们对祖先和父母恩德的追忆,追思;另一方面,通过我们的祭祀、我们心愿和我们行为,它会让无论是祖先或者父母,无论他已到转生到六道的哪个法界,我们这种活动、这种行为,都会给他带来益处。
就如同我们为他祈福一样,他在那个法界的境遇,会变得更好一些,这是第二个作用;第三个作用呢,我们这个行为,是为了做给儿孙看。这是孝道传承的一个表达,中华民族对孝道传承的一个表达方式。这是第三个作用。
第四个含义就是,六道众生中,唯有一道,那就是鬼道。鬼道,他就以他的骨灰或者他的那个尸骨,叫尸体或尸骨。如果是埋葬的、土葬的,那么就是尸骨,或者他的骨灰埋在哪里,那么,他还是把他那个东西看成是他自己。
然后,他会很执着,无论把它安葬在哪里,或者把它摆在什么骨灰塔里边,那么白天,他就会躲到那里边去,那是他的家,是他的屋子,相当于坟墓也是这样的;到了夜晚,有可能他会出去,因为鬼道众生夜晚会出来的。
所以我们去祭祀他,或者给他烧香,或者去供一供他,烧烧纸,这都对他有好处的。特别是,我们能在那里诵诵佛经啊,念念佛呀,等等的,诵诵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如果他能突然一下心开意解,他就离开鬼道了。离开鬼道了,我们这就度了他了,救了他了。是这个意义啊,请记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