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言妙语背景1

今天我要跟大家谈谈六祖惠能大师,他年幼失父,家境平寒,靠上山打柴、卖柴来养活母亲。一天进城卖柴,听一人念《金刚经》,当念至"应无所住而生其心"时,顿觉身心通透,自在无比。忙问此人,念诵的是什么?这人告知,是佛教的《金刚经》,并说现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正在黄梅开讲此经。惠能听罢,急忙安顿好母亲,就前往黄梅,要拜见五祖。

五祖弘忍知他来于偏地,就故意考他:"你从蛮荒之地而来,是个南蛮,难道也想成佛?"惠能毫不胆怯地说:"人的出身是有南北不同,但佛性应无南北之分。"弘忍听了,心生欢喜,知是法器,却不露声色,以避遭人妒忌,让其到米房去舂米。惠能毫无怨言,舂米一干就八个月。

一天,五祖弘忍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和修学证悟水平的深浅,想找出一人接自己的衣钵,就让每位弟子把自己修证的体悟写一首偈子呈上来。众弟子皆知,唯有神秀首座,也即是弘忍的大弟子能担此任。神秀不负众望,呈上一偈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并在夜深人静时,独自书于墙上。

第二天,这首偈子很快传遍全寺,偈子虽未落款,大家均知定是神秀上座所作。弘忍看后当众赞叹:"不错,若以此而修,定得殊胜之果。"然心中不免失望,知其大弟子并无证悟。

在米房干活的惠能听有人念诵此偈,自认对身心、心性的体悟不够彻底,又因自己不识字,便请人替他把心中的体悟书写出来。偈句为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
众人见此偈句惊奇不已,五祖弘忍知定是米房舂米之人所作,便至米房,用拐杖轻敲磨盘三下,转身便走。惠能知师父之意,当夜三更来到方丈室,祖师用袈裟遮住了烛光,秘密传授惠能禅宗心要,并传其衣钵,立为六祖。弘忍知衣钵传承之凶险,告知弟子惠能:"从今以后,衣钵不可再传。"

因担心惠能的安全,连夜送其到九江渡口,让他往南而去,并叮嘱待时机成熟再现身说法。上了船,惠能想撑船,弘忍夺过撑杆说:"迷时师度,悟时自度,就让为师再度你一程吧。"他一边划船一边对惠能讲解了一部《金刚经》。惠能彻悟,随性而发:"何期自性,本自清静;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;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。"弘忍知其已得禅中心要,万分欣慰。到得岸边,惠能上岸,含泪顶礼,告别师父,往南而去。

六祖惠能尊师命来到南方,隐遁于广东的四惠怀集一带,与猎人为伍。十余年后,一天,去广州法性寺,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,有两位僧人正在辩论,一位说:"是风动。"另一位则说:"是幡动。"两人互不相让,争得面红耳赤。

惠能对两位讲到:"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,是仁者心动。"两人听闻大吃一惊,觉得此人深不可测,连忙报告主持印宗和尚。主持印宗法师把惠能请到室内,问道:"我早闻五祖弘忍大师禅法衣钵传自南方,莫非尊下便是五祖传人?"惠能答道:"正是。"并将袈裟衣钵取出,大家见了纷纷顶礼,恳请六祖驻寺弘禅,就这样惠能大师正式出山,弘扬禅法。

大师后移驻曹溪宝林寺,说法度众三十余年。膝下弟子汇集师父法语,编著了一部《六祖坛经》,在佛教历史上称为唯一一部中国人的佛经,影响深远。至此,印度禅法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,成为中国禅,后传至日本、越南、朝鲜,现传遍全世界。

惠能大师门下有40余名得法弟子,其中以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支特别繁盛。青原行思一支,到后世又分出曹洞、云门、法眼三宗门;南岳怀让一支,则分出临济和沩仰两宗门,共计分支成禅宗五门,应验了达摩祖师当年"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"的预言。至此,禅宗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,争相斗艳,上至帝王达官贵人,下至文人墨客无不以明点禅理,参个禅宗公案,会道几句禅话而自慰。

妙言妙语背景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