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言妙语背景1

你所有的烦恼痛苦、压力、怨恨、恐惧等等,都是因为在角色中出不来,迷在角色中。

在距今2500年前,世界的东方同时代诞生了三位圣人,一位是中国的孔子,他达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最高峰,他奠定了中国的儒家思想,他的精神强调有为法;另一位中国的圣人就是老子,他创立了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特质的另一个最高峰,他奠定了中国的道家思想,他的思想比较偏重无为法;而在东方另一个古老的民族印度,也同时代的诞生了一位圣人,他叫释迦牟尼,人们称他为佛,他树立了印度精神特质的最高峰。

在东汉末年汉明帝时期,距今2000年来年,这三家的思想融入了同一条河流,它们交汇在一起,因为如是的交汇,诞生了新的事物,那就是禅。公正地讲,禅不只是佛教的产物,它是儒家、道家、佛家三家智慧的结晶,禅超越了宗教信仰的范畴,儒释道三家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。

三家最大的差异性则在于:儒家偏于入世法,道家则强调出世法,而佛家却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。何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?

我们以一个故事来加以领悟。一天,师父让他的两个弟子下山化缘,大师兄带着小师弟奉师命下山化缘。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正要过河,大师兄发现河边有个姑娘,那个姑娘又想过河又不敢过河,为什么呢?因为河水流得很湍急,她怕危险。

大师兄见此情景,毫不犹豫地走过去,一把把姑娘抱起来,咚咚咚咚咚走过河去,过河后,他放下姑娘转身就走。小师弟也过河了,小师弟就追着师兄说:"师兄,师父说的男女授受不亲,你今天抱一个姑娘过河,什么意思啊?"大师兄不理他,继续走。小师弟又追上去说:"师兄,我们都出家了,出家人不近女色,你今天犯戒了。"大师兄实在忍不住了,转过身来微笑着对自己的师弟说:"师弟啊!为什么我都放下了,你还抱着呢?"

从这个故事我们能悟到什么?禅宗有一句话叫作:面对当下的境界,全然地扮演好当下的角色。大师兄完全达到了这个境界,面对当下境界。大师兄本来带着师弟下山化缘,所扮演的角色是和尚,内外都是和尚。外,和尚的着装;内,和尚的心态。然而,来到小河边,境界变了(多了一条河,多了一个姑娘,姑娘又不敢过河,就是这个境界),大师兄一瞬间把内在的境界、内在的角色转换过来了,从一个和尚转换成一个男人的角色。

男人的担当,就是在妇女、儿童遇到为难的时刻,你必须出手去帮、去救,这就是大丈夫的担当。大师兄作为一个大丈夫(转身变成一个大丈夫),所以渡这个姑娘过河,当过完河,他放下这个姑娘转身离开,不带走一片云彩。又转身,内在的角色转变成为和尚,继续奉师命下山化缘。唯有小师弟,小师弟在角色上产生了混乱,执着于和尚这个角色,无法进行角色的转换。

说起来我们每一个人,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,芸芸众生只因在角色中无法转换,因此才生出烦恼、痛苦、怨恨、焦虑、恐惧等等。人生一场戏,不知不觉中,你在扮演角色过程中,你迷失在角色中。当你扮演父亲,你就认为你真的是父亲,由此,你就会被儿女所累;当你扮演妻子,你认为自己就是妻子,那么,你会被妻子这个角色所累。

执着于扮演的角色被其所累,恕不知自己是谁,迷失了本性。正因如此,着相造业,又随业轮回六道,千生万生不得出离。而我们的本性是佛,你本应是佛在扮演红尘中的角色,但是迷失在角色中。禅的高妙就在于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引导众生去领悟自己的本性,去认识自己本具的佛性,读懂"我是谁?"。

然而,当我们扮演角色的时候,一定要全然地扮演当下的角色。当你面对自己的儿女,你扮演父母,一定要全然地扮演好,要尽心尽力地去呵护他、疼爱他、教育他、成就他;当你面对自己的父母,你又扮演儿女,要尽心尽力地去尽孝;而做妻子的,当你面对老公,也扮演妻子,那么要像一个妻子;做老公的,面对妻子,扮演老公、扮演丈夫,也要尽一个丈夫的责任,演好丈夫这个角色。

但是,在这些角色中、扮演中,要知道自己不是这个角色,自己是佛。

妙言妙语背景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