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野苑(Sārnāth),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个国王喜欢猎鹿,于是鹿王令众鹿抽签,每天都要有一头鹿把自己献出去给国王射杀,以此保护其他的鹿群。这样,国王每天射到一头鹿,便心满意足地回宫。有一天,他正想弯弓搭箭时,忽然看到那姗姗来迟的公鹿气度高华,两眼含泪,非同一般。国王很惊讶,不由收起了弓箭向那头鹿仔细打量。而那头鹿在这时忽然口吐人言,原来,他是鹿王,因为今天轮到一头母鹿要被国王射杀,而那头母鹿怀了孕。鹿王不忍心一尸两命,让鹿群的数量加倍递减,但是重新抽签对其他的鹿又不公平,于是就决定由自己来代替那头母鹿献给国王。国王听了十分感动,从此下令这一带永不许猎鹿,这样子,鹿野苑便成了鹿的天堂。正是这个放下屠刀,拾起慈悲的地方,成为佛陀在悟道成佛之后法轮初转之地。
当年佛陀在菩提迦耶悟道成佛后,向西200公里便来到鹿野苑,随后就在这里对父亲净饭王派来照顾他的五个随从讲解佛法,向他们阐述人生轮回、苦海无边、善恶因果、修行超脱之道。五人顿悟后,立即披上了袈裟,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侣。至此,佛教最终具备了佛、法、僧三宝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,并开始在印度兴起并最终成为这个宗教王国中的一个流派。释迦牟尼从此开始,住世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化度弟子数千人。鹿野苑也因此而闻名于世。
唐玄奘在他的《大唐西域记》里,如是描述了鹿野苑当时的盛况:“鹿野伽蓝,区界八分,连垣周堵,层轩重阁。” 考古学家发现,这里有4、5层垒叠的寺庙和僧房遗址,说明这里的佛塔和寺庙在历史上被反复修缮建造过很多次。
12世纪后期,鹿野苑遭土耳其穆斯林的劫掠,建筑等被严重破坏,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微,古代的庙宇大多被毁或荒芜,鹿野苑终至湮没沉埋。直到1861年,一些印度和西方的考古学家们利用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里的准确记载,才找到了遗址,并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,才让这个沉埋几百年的佛教古迹重放光彩。
五比丘迎佛塔,相传跟随佛陀一起苦修的五个侍卫,因为看到佛陀放弃了苦修,并接受了苏嘉塔的乳粥,便认为佛陀已经破戒并放弃了修行,于是他们一致决定离开佛陀,在鹿野苑继续苦修。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,观知宿世因缘,决定先回鹿野苑度化他的五个侍卫。五侍卫遥见佛陀远远行来,便“各共论议:此是沙门瞿昙,从远而来,情性错乱,心不专精,我等勿复共语,亦莫起迎,亦莫请坐。”增一阿含经卷十四;但当佛陀行到此处时,五侍卫立即被他威仪、安详的举止所摄伏,完全忘记了刚刚的约定,不约而同起身,向前相迎,不自觉地为佛陀接衣钵手杖、铺设座位、取水洗脸洗脚。就在这里,五比丘成为了佛陀第一批弟子。
鹿野苑阿育王石柱,在历史的劫火中多次被破坏,但底部仍然在原址。原柱高达10多米,柱顶部雕有四面狮像,该狮像现被用作印度国徽和钱币的图案。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(2米多)保存在“鹿野苑考古博物馆”中,该馆建于1910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