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华禅寺公众号
宝华禅寺二维码

答疑解惑(三)

2018-07-04 12:42:07 天台山宝华禅寺 阅读
妙言妙语背景1
【信众问】

“罪由心造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忘。心忘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”弟子愚钝,不甚明白。每天一百零八大拜忏不需要吗?

【果宁法师答】

“罪由心造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忘。心忘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”这个境界,就是提起觉知的那个境界,因为那个觉知不在因果中。正由于如此,而我们众生很难真正地每时每刻把握住这个觉知,我们还是会随我们的业力,随我们的习气,随我们的贪嗔痴等等跑。

所以,平时这个忏悔或做大礼拜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在这个当下,我们多少能把握住自己,不被业力带着走,因此还要继续忏悔或礼拜。

答疑解惑(三)(图2)


【信众问】

师父吉祥!常听人说:前世不修今世苦,今世要修没功夫。我想好好修行,但每天工作和家里的事很多,很忙,心静不下来,又不能躲起来,我该怎么办呢?

【果宁法师答】

阿弥陀佛!如果我们把修行理解成只是静下来打打坐,诵诵经,持持咒,这样理解那就有错误和偏差。

修行就在生活中,《金刚经》中讲到一切法皆为佛法,就是这个道理。行住坐卧,吃喝拉撒,待人接物,处事无一不可以修行,就看我们是否能把心安住,安住当下,与当下相应,与你所做的事相应。

为什么我反复提倡要禅净双修呢?禅的修行就融入生活中,挑水、劈材无一不是禅,无一不是修行。

答疑解惑(三)(图2)


【信众问】

师父,现在流行临终助念,请问,真的能往生吗?请师父开示!阿弥陀佛!

【果宁法师答】

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,发了一个大愿,他说:“若有众生,欲生我国,至心信乐,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”那么,阿弥陀佛这个大愿后来实现了,所以他就成佛了。他就如同太阳一样普照万物,无分别地普照万物。

只是众生愿不愿意接受太阳的沐浴和光芒,如果你躲在阴暗处,躲在屋子里不出来,怎么会晒到太阳啊?太阳不可能照射在你的身上。所以,净土信仰要具备三个资量:信、愿、行。

信,就是一定要坚信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,他能救你。

愿,就是一定要发愿,在今生这个有形生命结束的时候,哪儿都不去,只去极乐世界,去追随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及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和修行者,追随他们继续修行,早日成就,这是愿。

行呢,就是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多念佛,多诵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让这个佛号在你的八识中,不断种下去极乐世界的因。就是要多念佛,南无阿弥陀佛!这样不断地种进去,如果能念到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,那么这个境界就叫一心不乱,生命结束必到极乐世界。

如果我们无法念到念而不念、不念而念的一心不乱,那么就要靠助念。当你命终时,有人帮你助念。往往我们今生生命结束,有三个因缘决定到底去哪里。一个因缘就是随念,你最后一个念头停在哪里,那么你就到哪里,到那个法界。

如果你最后一个念头停在舍不得你的爱人和儿女,那么对不起,再回来继续与他们产生关系。今世自己身边所有的人,都是前世的冤亲债主,又聚在一起了。如果你最后一个念头停留在阿弥陀佛、极乐世界,那么当然到极乐世界,所以助念的作用就在这里了。

临命终时,意念很弱,我们提不起自己念头的时候,有可能会随业力跑的时候,助念带着你心中有一句“阿弥陀佛”,必然往生。如果有这样的因缘,要去多参加助念这样的活动。

因为这就叫因,如是因、如是果。你种下这样的因,那么当自己在离开这个人间的时候,就会有各种的因缘来助你往生极乐世界,所以如果有这样的因缘,多去参加助念的活动。

阿弥陀佛!

妙言妙语背景2
天台山宝华禅寺

Copyright © 天台山宝华禅寺 版权所有

天台山宝华禅寺    www.ttbaohua.com

浙ICP备17056337号
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浙(2022)00003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