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信众问】
师父说这世生命结束时,有三个因缘决定你往生哪里:一个是随念往生、一个是随业往生,还有一个是什么呢?恭请师父开示。
【果宁法师答】
我们往生——今生生命结束的时候,要去哪里,确实是随三个因缘,主要归起来的话,一就是随这个念,最后念头我在前面已经讲了,念头停到哪里,就到哪里,往往就到那个法界。
然后就是随业,随我们造的业,往往造善业、恶业。大善,是个大善人,那么在六道中就往上喽,大恶,就直接往下啦,所以这是比较直接和快速的这个往生。
那么最后呢,第三个方面就是随修,随你的修行的功夫。所以,很多人修行靠自己了,就是随修。
阿弥陀佛!
【信众问】
师父吉祥!师父,人到中年常常会遇到家人或者自己身体不适,然后就会特别紧张,怕得病。这个需要弟子如何做,才能帮助家人和自己摆脱这种负面的想法?恭请师父开示。
【果宁法师答】
就这个问题——负面情绪的问题,担忧的问题,我曾经有一堂课特别讲到,就是我们的担忧、我们的担心、我们的焦虑,往往是促使事情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缘。
因此,这种心态对身体的健康本身就非常不利。因为,是我们自身对这个色身的认识不够,这个色身它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。我反复地开示过,它只是有点儿像我们所使用的一个工具。
只是因为我们迷在这个色身上,把它当成了自己而已。因为我们与它的连接太紧密了,所以芸芸众生很难把它,把真正的自己分离出来。所以就执着这个身体。
首先从认知上,要知道这个身体无论怎么去保养它,去保护它,它有生必有灭,因为它是有为法,那是生灭,是自然现象,叫生老病死啊。
正由于如此,我们要从中——从这个身体的变化中,从生老病死中,去更加地感悟无常这个真理。这是从认知上首先要正确,一不要去担心,过多地担忧。担忧反而会促使事情发生;二不要认同这个身体就是自己,通过这个不断地觉悟或实证的功夫,去超越身体的认同感。
三呢,就是说到父母也年纪大了,怎么样帮助父母能更加快乐健康地生活,安度晚年。我认为,这个应该尽大孝。我曾经开示过,孝道有三:一就是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,叫小孝;中孝是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;大孝是争取帮助父母找到信仰,战胜和超越对死亡的恐惧,这是尽大孝。
再者,可以一方面引导父母找到一个信仰,有了信仰,老人就会把得失、过去经历的爱恨看得更淡一些,就不太执着,这是心态,首先是具备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,这心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,这是一方面。
另一方面呢,可以教一教父母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。我在宝华禅寺的网上可能有这个《健身七法》,那不妨把这个禅门的《健身七法》也传给父母。另外,还有一些社会上、民间的一些健身方法,都可以教一教父母,让父母也要多锻炼。
首先是心态,然后身体多锻炼,起居适宜,就会更加健康、更加快乐。
阿弥陀佛!
【信众问】
常听人说,禅宗是针对最上根器的佛子,而净土宗是利钝普适的。但作为佛门新生,大多不太了解自己是什么根器,常常不能正确定位自我,有时过于谦卑,有时过于自傲。那么佛弟子该怎么自我定位,并选择修行法门呢?恭请师父开示,感恩师父!
【果宁法师答】
利根跟钝根也只是头脑的分别,外在的表相。
也许,许多拥有知识学问的人,总认为自己是利根根性的人,却不知他所知道的那些东西——知识也罢,学问也罢,往往反而成为他的所知障,障碍了他对本性的领悟。也许一个钝根的人,他反而容易一瞬间悟道,就是因为他没有那么多障碍,很容易接近他的本性。
至于选择什么法门修持,让自己生欢喜,首先这个法门让自己生欢喜,并且愿意以此修持。另外,最关键的无论是什么法门,是否从中能让自己有所觉悟,这个觉悟会体现在我们的行、住、坐、卧、待人接物的处事中。
比如说,过去看不惯别人,或者过去容易斤斤计较,那么通过修持,变得心量、胸怀更大一些了,过去为一点小事就会烦恼,那么通过这个法门的修持,现在又豁达了很多,不那么斤斤计较,不那么容易生烦恼,这都是受益的表现啊。
在古时候,大家语言比较简单,往往对释迦摩尼佛那个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的禅法,无法用头脑去领悟。现今语言稍丰富一点,实际上就是学会一种活在当下,安住当下的这个状态。
我给你们讲过内在生命的四个状态,那个觉知状态。在禅的修行里面,关键是有渐悟和顿悟之差异,这个是如是的:这个渐悟呢,需要不断地、经常地提醒自己,能提得起那一念觉知,培养、唤醒这个觉知,不断地让觉知的这个功夫和力量增加。
顿悟就是只要你提得起当下一念觉知,那一刹那就是顿悟。所以,不在于什么上根性人的才能修,关键在于是否能提起那一念觉知。无论是妄念来了,情绪来了,还是外在的一切境界,如果能提得起那念觉知,去观照,去觉察,那么那个当下就叫顿悟。
当然对年龄大的老年人来说,我们更提倡以念佛收摄身心。因为念佛还有一个相嘛,那个相就是一句“阿弥陀佛”,还有极乐世界的那个美好的境界的吸引。所以有那个相,老年人修起来比较容易一点。
我总觉得对你们大家来说,又受过一定的教育,又有一定的经历,学佛也会有一些感悟的人,最好是禅净双修。所以古大德才说:有禅有净土,犹如带角虎。今世做人师,来生就做佛祖。
所以,禅净双修在佛教的历史上——佛教东传来中华以后的历史上,为什么禅、净是两个最大的法门,也是摄受人最多的两个宗门?就是因为禅直接面对现世人生,现世人生时时刻刻都可以把握,都可以提起一念觉知,修持。
那么净土呢,就是我们的一种保障。禅的修持是自力救度,但是,最终如果我们靠自力救度能了生死、出轮回的话,难就难在我们生生世世造的业太多了,要靠自力把业障全部消尽比较难一些,所以最终还要指望他力救度,净土法门就是他力救度。
自力、他力一起下功夫,今生必了。所以,要有这个信心,因此,这两个法门都好,都应该修持。
阿弥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