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,来介绍几种禅坐的姿势:
一、腿势
腿势分几种不同的姿势坐法:
第一种叫散盘,又称莲花坐。此坐姿适合初学坐禅者,或肌肉、骨骼较僵硬者,是双腿交叉而坐,双手接莲花指(即大拇指顶住中指的第一段关节处),掌心朝上,放于膝盖上。
第二种叫单盘。单盘又有两种不同的坐姿:第一种,右足置于左边大腿之下,将左腿放于右腿之上;第二种恰好相反。
第三种叫双盘。双盘又分吉祥坐和降魔坐。吉祥坐:如果先将左腿盘于右腿大腿上,再将右腿盘于左腿大腿上,就称为吉祥坐;反之则为降魔坐。吉祥坐,左腿在上,左掌即在上,右掌在下,两手大拇指相对接,为手结吉祥印;降魔印呢,却与之相反。
二、背姿
坐禅时的第二个要点,是脊背要自然直竖,不可弯腰驼背,也不可向前俯或向后仰,但也不要让筋骨过分地紧绷、用力,这只会使全身僵硬。
最好是先让自己身心放松下来,腰杆要直,但也不必刻意地挺起;胸骨也要直,然而不需要刻意挺起胸部,否则容易上火,尽量自然地直竖,且放松便可。
三、手结定印
前面讲过吉祥印和降魔印,在手的姿势上,将两只胳膊自然下垂,左右手掌相叠加,两手掌心向上,手背朝下,两手大拇指轻轻地相触,自然放松,置于小腹下两腿上。
双手大拇指相接,双手重叠会使气血互通,全身气脉自行周流通畅,这是一种最佳、最安定的姿势,能使心里产生宁静的感觉。
四、肩姿
两肩松平,要尽量放松双肩。
五、舌姿
坐禅时,舌尖要轻抵上颚,也即为上边正中两颗门牙的后端,道家称此为搭鹊桥,它使我们的前后任督二脉相连通。舌尖神经敏感,不可太用力。
六、头姿
头平正,轻放,轻收下颚。下颚向内收,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动脉,但不可过分低头,将其压死。轻微压住两条动脉血管,降低血液的流速,使内心更容易平静下来。
七、双眼
我们的双眼很敏感,极易被外境吸引而扰乱心境。所以,打坐时不适合双眼张开,但如果双眼完全闭上,又容易昏沉、甚至睡觉,或生出幻相、做白日梦。
因此,打坐时,双眼最好微睁,视线投于眼前两三尺的地方,处于一种视而不见的状态。如果坐久了,双眼有疲惫感,也可闭上双眼,完全放松作休息状,但不可一打坐就养成双眼全闭的习惯。
八、其他禅修姿势
另外,其他姿势也可禅修。如:正常坐于椅子上,或站在地上,亦或睡于床上。
平常我们坐在椅子上,坐得不正,很随意。若要禅修,最好正襟危坐,两腿平放在地面上,两小腿自然垂直,两膝与大腿垂直;背不要靠在椅子上,臀部可完全坐实。
如果椅子太高,可以把两腿垫高;如果太低,则可以在椅子上加个坐垫。重点是使大小腿成直角。注意,切不可赤足放于地面上。双手自然放置于腿上,掌心朝下。
站立时修禅:将两腿打开,与肩同宽,重心置于脚掌。脚掌要完全踏实在地上,感觉与大地好像连接在一起;两膝不要用力,膝盖不要打直;腿要放松,并略为自然弯曲。
不可挺胸拔背,保持一种放松站立的姿势,两手自然下垂,肩完全放松,头略向前,全身放松到最佳状态;心情保持宁静,眼睛睁三分开,视于地面,视而不见的感觉为好。
若睡于床上,也可进行禅睡。姿势为平躺,面朝上,双手掌心朝下放于身两侧,全身要尽量放松;两条腿自然放直,无需并拢,保持舒适姿势为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