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今许多人热衷于避谷,也许是为了排毒,瘦身,健身。如果有禅修的基础,那就更好了,可利用避谷的机会,培养我们的觉知和觉察能力。
方法是这样:在饥饿开始的时候,就要不间断地去觉知、觉察。饥饿感升起,你要变得警觉。但大多数人在饥饿发生时是怎么做的呢?当你感觉到饥饿,你从来没有把饥饿感,看成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儿,你把自己变成了那个饥饿,你认为是我在饥饿,你认同了饥饿,你的感觉是:我是饥饿。
真相是:你不是饥饿,你只是意识到饥饿的产生,饥饿只是某种发生在你生命边缘的东西,而你是中心。你觉知到饥饿的发生,饥饿感只是一个客体,而你是主体。你是饥饿的觉察者和观照者,你不是饥饿,是饥饿发生在你的身上。
你注意到了吗?当饥饿还没有到来的时候,你在;当饥饿发生时,你也在;然而当你吃饱了,饥饿消失了,你还在。因此,饥饿只是一个偶发现象,它发生在你身上,你不是它,当你变得警觉,你就不会与它认同。如果你感觉饥饿,要觉知那个饥饿的存在,看着它,成为它的关照者、觉察者,就像一个旁观者,站在马路旁边,看着来来去去的汽车一般。那么将会发生什么呢?
当你变得越警觉,你将会感觉到那个饥饿变得越遥远,越警觉,就越遥远;而你越不警觉,它与你就靠得越近,甚至认同了饥饿就是我。如果你变得警觉,饥饿就会与你拉开距离,有一个饥饿在那里、我在这里的感知。是的,饥饿只是一个客体,而我是它的觉知者,我是主体,饥饿是被我觉知到,觉察到。
如果你绝食,在开始的两三天中,你所感受到的饥饿是一个假现象、假饥饿,是头脑产生的一个饥饿的概念,是头脑的机制,不是真正的饥饿。唯有在三四天后的饥饿,也许才是真正的饥饿。这种饥饿感是来自于身体本身,是真实的,是你的身体在索求、在需要,而不是头脑在需求。当头脑在需求,那是假的;只有身体在需求,那才是真的。当它是真的,而你又变得很警觉,你就能意识到身体不是你,你变得跟你身体完全不同了。
饥饿只是一个身体的现象,一旦你能够觉察到饥饿不同于你,而你只是他的一个观照者,你就超越了饥饿,也超越了身体的认同感。在佛门,绝食是因为这样而被使用的,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觉知而被使用的,在佛门的闭关修行中,时常采用这个方法。
说起来绝食本身,对修养心性是没有什么意义的,如果你不是利用饥饿感,来超越对身体的认同感,在我看来,绝食毫无意义,是愚蠢的,它是愚笨的方法,它没有什么用。你可以饿上好几个月,但是仍然与饥饿认同,仍然感觉我在饥饿,那是没有用的,甚至是有害的。看看繁体字那个气,气下面有个米,也就是说要吃饭才有气。老人经常说人是铁、饭是钢,就是此理。若气不足,气就虚,气血虚,身体就必然出问题。
回过头来看看,饥饿发生时,要不断地去觉知、觉察。然后那个我不是身体的感觉就会明显地升起,但这不是一个概念和思想,是实实在在的觉知、感受、认知,那将会不是头脑的概念,那将会在你整个人被感觉到,你将会感觉到那个距离:身体离得很远,而我还在,甚至两者混淆的可能都没有。
身体是身体,它是物质层面的;而你不是物质,你是纯意识层面的。这两者可以生活在一起,但是他们从来不是同一回事,不可混为一谈。人们怕死亡,是因为认同了这个身体是唯一的自己、唯一的存在、唯一的生命。当你在禅修中超越了身体的认同感,就必然超越了死亡的恐惧。